
公廁是一個城市離不開、少不得的空間,它也反映出城市的便利程度與文明水準。
“按相關的公廁數量標準,我們還是遠遠沒有達到的。”區環衛處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如此表示。
從環衛處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,目前我區有公廁33座。那么,市民找公共廁所,到底方便嗎?
連日來,記者先后調查了黃巖部分街路、公園和居民小區發現,街路上的公廁數量不夠且難找,小區里更鮮有公廁。
迫不得已,“內急”的哥到背人地解決,晨練居民“憋”進小樹林……城市文明正被這一系列不文明現象拷問著。我們該怎么辦?
出租車司機:印象中黃巖公廁數量少、不易找
鮑春楊在黃巖開出租車已經三四年了,在他的印象里,自己似乎很少正兒八經地去找公共廁所解決問題。“有時碰上一個了,會去,大多數情況下就是找個隱蔽的地方。”說起這個,他有些不好意思,“沒辦法呀,也沒看到多少公廁。”鮑春楊說,自己對黃巖哪里有公廁,知道得算比較清楚了,印象中也就那七八個廁所。“有時候‘感覺’來了,實在沒有辦法,只能就地解決。”
“黃巖老城區公廁多但不方便,因為現在單行線的關系。”出租車司機李福民這樣形容司機上公廁的窘境。在漸漸摸清了老城區公廁的位置后,有時候“為了不得不進廁所解決的問題”,李福民好幾次都特意在老城區繞一圈上廁所,而小問題,他多半也是找個隱蔽的地方,就地解決。
男司機有時候可以就地解決,但對女司機而言,就地解決顯然很不現實。
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,出租車司機陳素娥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每天的飲水量。“公共廁所一般都隱蔽在小巷子里,或者是在單行線的線路。車不好開也不好找,有時候即便有心去找,客人又上來了,你總不能對客人說‘您等一下,我去上個廁所’吧!”陳素娥說,有時候實在忍不住,一時又找不到廁所時,她都會到就近的酒店或者餐廳里上廁所,“這些廁所的位置要明確得多。”
在上公廁這件事上,與司機相比,行人就幸福得多了。
橫街路是黃巖較繁華的路段,市民小葉每次在附近逛街時,都會選擇去公交車站牌后的肯德基里上廁所。“我沒在橫街路上看到過公廁,我和朋友每次都直接去肯德基上,也挺方便的,還干凈。”
公廁管理人員:部分市民不文明,公廁管理成難題
據了解,在黃巖老城區33座公廁中,全天開放的有11座,其余的均有不同時間段的關閉時間。
而對公廁管理人員而言,公共設施的被損壞讓他們最感無奈。
“你進去看吧,墻上、門板上,到處都畫得亂七八糟的,什么都有。”記者來到黃巖汽車西站公廁時,管理人員無奈地向記者表示。除了有各種“聊天記錄”和小廣告之外,幾塊門板上甚至還有用黑色水筆寫下的“到此一游”的字跡,碩大的字體顯得很突兀。
而這些看似極小的破壞,每年都需要環衛部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修整。
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廁管理質量,給市民提供一個干凈舒適的如廁環境,環衛部門在不斷努力,2010年11月,黃巖環衛處為30多名公廁管理員配發了上崗證。黃巖濱江公廁的管理員表示,有了管理員上崗證之后,他們工作起來更帶勁兒,希望通過努力讓人們擺脫對廁所臟、亂、臭的印象,也希望每個市民不要亂涂亂畫。